今天繼續聊【道】,這個與我們生存息息相關的話題。
莊子說:「道在屎尿中」。
道是一個清靜、虛無、隱顯,玄妙莫測,且具有無上大能的存在,將他稱之造物主決不為過。
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。
對於人生而言:
道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無上利器。無論愚凡賢聖,還是大德仙佛,都將其視為圭臬,無不嚮往求而得之。
如何才能讓道的無上威能與神奇降臨你我身上呢?
古人有:【心安而虛,道自來居】八字極簡的告示。
雖云八字,言簡意賅,意義深遠,摯永非凡。
【心安】何處?
【心】乃神奇的存在,一會如亂雲飛渡、片刻卻彩霞滿天;一會兒精神抖擻、剎那間眉頭緊鎖。
【人心】更是一個「人心不足蛇吞象」、「白日做夢理安然」的無底洞。
欲將此心安頓何其難哉!
若然以心安心,必然天馬行空,無有是處。
倘使心不安居歸位,道亦必難造訪來臨。
故需將心尋個住宅,方可將道引而居之。
這個安心法門,便是老子《道德經》所說的:
「虛心實腹」中的「實腹」二字。
心若虛無清靜,道自歸位於人體第二大腦,腹部丹田(或體內)住下。
此為【心安而虛 道自來居】淺解。
然知易行難,奈何:
凡人心不內守,則氣自散。倘使時時內觀,則氣自斂。
清靜二字乃脫胎換骨之不二法。
心要虛,虛之又虛,寰宇天穹中;
神要空,空之又空,空中有妙功;
心清神自寧,暢然大道通。
滅卻心頭無名火,靜坐收心迎道居。
靜坐者,不在坐時靜,要在常時靜。
人生做事,業傳千古,不過此一點神光耳。然神非精不能生,而精非靜不能養。
欲至極虛極靈地位,須煉此能生、能養的功夫。
道心常現,則凡念自退。一時忘道,則起一時之凡念。一念忘道,則起一念之凡情。須要時時提醒。
人生若幻,須要尋著真身。天下無一件是實,連此身也不是自家的,只這一點靈光。若無所依,到滅度時,何所隨著,豈不哀哉。
蓮出淤泥不染
世人當知儉之道:儉於目可以養神,儉於言可以養氣,儉於事可以養心,儉於欲可以養精,儉於心可以出生死,是以儉為萬化之柄。
若不知儉之道,惟以刻薄慳吝是趨,則於儉之道失之遠矣。
無上妙道,原從沈潛幽靜中得來。若是一念紛紜,則萬緣蔚起,身心性命,何日得了。
一己尚不能照應,何暇及他事哉。人須亟亟回首,早登彼岸。
學道者,首以清心寡慾為主。
修道之人,未有不靜默者。粗心浮氣,一毫用不得。
人心如目也,纖塵入目,目必不安。小事入心,此心即亂。故學道只在定心。
煩邪亂想,隨覺即除。毀譽善惡,聞即撥去,莫將心受。心受則滿,心滿則道無所居。
要令聞見是非,不入於心。是心不外受,名曰虛心。使心不逐外,是名安心。心安而虛,道自來居。
【道居於身自康,道悟於心自寧】
凡修道之人,一手握住此物,行住坐臥,不為外動,安如泰山,不動不搖。
緊閉四門,使十三賊人,不得外入,身中之寶,不使內出。
日日如此,何必頂禮求真仙,便是蓬萊第一座。
「一念動時皆是火,萬緣寂處即生真」,此守中之規也。
進道之要,無如問心。問心於虛,道自來居。
故云:「學道先須識自心,自心深處最難尋。若還尋到無尋處,始信凡心即道心。」
覚明 2019年10月22日於美茵茨菩提精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