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啓蒙恩師是一位文革初期從武當山還俗的老道,也是我道家最早的師父了。那時候老人家已經70多歲了,與老奶奶一起住在山腳下的兩間磚瓦結構的簡易房裡。恩師高大精瘦,盤髻的頭髮和兩鬢斑白,下巴上掛著近半尺的長須,給人一種親切中帶有威嚴無比且令人敬畏的感覺。

恩師那古銅色的臉上永遠掛著慈祥的笑容,只是那時人小不記得向師父問個名號,至今引以為憾。但恩師的音容笑貌,卻是宛如眼前,如影隨行。

在文革那個年代,我們上學有時候也會學著跟大人一樣的「鬥私批修,狠鬥私字一閃念!」上課的課本少得可憐,課外讀物更甭提有多稀罕。可是恩師卻有好些本私藏的線裝古籍,尤其是「蒙童古訓,幼學瓊林」等,至今依稀還記得那書皮的模樣。

那時候我們家住的地方還是塊沒被開發的處女地,山上植被茂密,山腳下有一大片耕地,耕地面積在那塊地方是比較大的,旁邊還有一口不大的水塘。恩師養了三四頭水牛,牛是被馴養熟了的,自己會去吃草,喝水。

毎當牛兒閒散地、悠哉游哉地在四散吃草的時候,恩師老人家便會或坐或躺地雙手捧著一本線裝書,搖頭晃腦,怡然自得地之乎者也地朗誦著。有幾次還看見恩師閉目盤腿在那裡養著神,那是只有在四顧無人時才能看得到的景象。

因為我和弟弟是雙胞胎,相差不到一小時,相貌雖同卻性趣愛好迥異。我好靜弟喜動,總之我們的性格全然相反。因此我們踫到的人生機緣也大不相同,這是用任何現代科技手段也無法檢測出來的存在。

開始是我們倆都去玩一下,慢慢就剩我一人去了。恩師和師母都非常喜歡我們這一般大小的兄弟,也許我生來就與道佛有緣,恩師對我的提點便多了些許。

我是打心眼裡喜歡這位老師,只要有空閒便會跑到恩師旁邊坐下或躺下,看著並聽著他那富有韻味節律和穿透力的嗓音。那是用我們本地特有的土話念誦的、具有特殊含義的聲音,換作用普通話朗讀就會大打折扣。

一天恩師拿出本書遞給我說:「細娃,你也讀一下試試」。我接過書,翻開一看是本線裝本且字體很大的【增廣賢文】。於是乎我也學著師父平時讀書的神情語調,晃腦搖頭地讀誦了起來:「昔時賢文,誨汝諄諄。集韻增廣,多見多聞。觀今宜鑒古,無古不成今。古今不見今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…」

「嘿!還真有點像模像樣的」。老師父瞧著我那有些結巴卻也靈活的樣子,笑了。

與師父相處久了,我便將埋藏在心底的好多問題,向師父請教,老人家都有耐心細緻的解答,可昔年代久遠大多遺忘了,或許有哪天記起來,再分享唄。

記得當時我在讀到增廣賢文:「三十年前人找病,三十年後病找人」這句話時,有些不解地求教師父。

師父告訴我:「人在三十歲之前,由於先天遺傳的因素身體比較健壯,只要正常生活作息就不會生病或很少生病。除非你不按照生活規律胡亂作為,使得抵抗力下降導致疾病侵襲,方才導致生病。也可以這樣理解,凡是三十歲之前沒有特殊意外而得大病甚至夭折的,大多是自己找的」。

師父頓了頓,接著說:「當人過了三十歲以後,這是一個由人走上坡到高處向下坡前行的分水嶺,先天帶來的身體抵抗力開始下降,稍不注意就會被病魔找上身來而生病,所以叫做“三十年後病找人”」。

恩師的話讓我震撼,也讓我沈思,更讓我遐想…我凝望著師父,師父也笑呵呵地盯著我,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。其實我只是想:「人要是老不生病該有多好啊!」又想:「仙佛是不會生病的。」

恩師盯著我看了一會兒,我被盯得有些不好意思剛要避開師父那熾熱的雙目。只聽師父沈聲道:「你想學習不生病的功夫麼?」

我一聽:「當然願意…」

「但是你要保密,要守口如瓶!」師父嚴肅的對我說。

我點點頭道:「我發誓不說出去」。

就這樣,沒有任何拜師儀式,也沒收一文禮金。師父就在我的身上點按揉拍了好一會兒,按今天話講是幫我打通了一些經脈,穩定了根基。並且傳了我打坐方法,可惜我那時候小不懂得珍惜,練習時斷時續的,真是愧對恩師的教誨。教的口訣倒是沒忘卻是幾十年後才悟出來!

和恩師相處的日子可以說是我最開心快樂的,恩師不僅教我讀書、學習養生之道,更教我如何做個好人做個善人、做個有慈悲心有菩提心的人。

可是恩師卻未讓我回饋一星半點兒,儘管當時我也幫忙牽牛飲水,幫助幹點雜活來著。

數十年過去了,每當憶起恩師的大恩大德來,我的眼中都盈滿淚水。

感恩往往是在你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,在逆境困境中始終有雙無形的眼睛在盯著你幫助你邁過一道道坎後,才驀然覺知的。

恩師雖然仙逝了數十年。可心中的恩師卻依然是那麼硬朗,那麼仙風道骨,那麼神情依然!

恩師永遠地活在弟子心裡。

覚明 2017.5.11

arrow
arrow

    Rulai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