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9.09 20:02 字数 498

【止】者,停止、駐足之意也!人生的成功失敗、得失榮辱、健康快樂、通達阻滯。無不與【止】緊密相連。

常言道人生在世:「不稱意者十之八九,如願者十之一二。」

倘若一味索求而不知適可而止,必定活在不稱意的十之八九行例;如果能夠做到知止不殆,亦自然活在知足常樂之中。

而要達至這一境界,當知曉並踐行古聖先賢的諄諄教導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四十四章云:「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」

這段話用白話簡單解釋:「名聲與身體相較,哪一個更親近?身體與錢財相較,哪一個更貴重?獲得與喪失相較,哪一個更有害?

過分的愛惜定會造成極大的浪費,儲存豐富必定招致慘重的損失。

因此,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;知道停止就不會遇到危險,這樣就可以保持長久。」

老子的這番話對於現代人,尤其對那些有志於養生之道者,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,不可不知、更不可不重視。

孔子《禮記·大學》: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

其要義:人世間最大最高最極至的學習方法,在於挖掘和彰顯那人人本有,自身所俱的光明德性,再用此境界推己及人,使人人都能祛除污染而自新覺悟(親民、新民也),而要達到實現並完善這一目的的關鍵,就是將自己的心行止於無私善良之境且保持不變。

孔子這句話道出了【人生大學】的真諦!

 

何謂大?

「大者,【人】之上得【一】橫為【大】也!」人是由陰陽和至一而成。陰陽平衡是人生健康幸福、事業成功的關鍵。【一】者乃無欲無求順道而行的狀態也!

何謂大學?

即是教人做大人或君子聖賢的學問。是包含現代大學且高於現在大學的人生之根本學問。

為何要親民、新民?

即讀此人生大學並畢業拿到學位證書,所需立功、立言、行三千功德的要求也!

為何要「止於至善」?

【善】乃天之陽氣陽能,人只有在善心善行的作用下,才能獲得純陽正能的支持,久之得一為大,學業有成!

《周易》第52卦艮卦(艮為山)更是將如何成聖成賢得道的具體修法,作了詳盡的指導。

周易》艮卦(艮卦:象動靜不失其時,則其道光明。艮為山、為止、為靜)有說:將慾望之心靜止於背部,則忘掉了身體。即使走在庭院裡,亦不覺得有人的存在。

 

人的【心】之所以【靜】不下來,皆因有【慾望】的牽制!

人一身都動,惟獨背部不動;一身都有慾望,惟獨背部沒有慾望。因此周文王教導人們,應當將慾望之心靜止於背。  

一旦達到好像身體都不見了,是忘掉了我的存在! 【忘我】,則產生慾望的根源便斷絕了,這就是【靜】並且【停止】的狀態!

看不見別人,是因為忘掉了人!【忘人】,則產生慾望的事因也就消失了。這即是【動】中產生的【止】呀!

 

我們不仿試著思考:

人們停止居住在城市鄉村或國境、疆域;鳥兒築巢止歇於山林樹叢或丘陵、角落。

凡世間事物均各有應當停止的處所。何況於人的【心】呢?

程子(程穎)說:「人的心,一定要有所【止】。沒有【止】則被事物牽制,到那裡都沒有不妄想的。」

【止】有兩層含義:

一是心安住於此或當下而不遷移呀!一是將念頭斷絕在這裡而不重復呀!

上述方法兼而用之,是進入道的良方啊!

 

白鬢老人說:

看不見身體是無我;沒有見到人是無人。

可見當年周文王已經有「無人無我」的教導,與佛家之「無人無我」的思想一致。

 

覚明居士:

止者停止駐足行,知止不殆常樂吟;

得一大學自然成,止於止善覺人勤;

艮象動靜時不失,其道光明總相宜;

艮止於背謂忘我,行庭不見境無人;

人心難靜欲牽己,文王垂教止背成;

忘我生欲根源絕,靜如山嶽即止行;

忘人可欲事泯滅,動中得止心愈寧;

民止邦畿鳥丘隅,凡物皆有所止停;

人心不止隨物走,無處不妄苦伴臨;

適止安住當下好,止至念斷無復耘;

安住念斷須互補,無人無我佛道門。

 

覚明

arrow
arrow

    Rulai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