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是自然賦予人類表達思想和記錄各類事件的工具,他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溝通聯結及爆炸功能。因此,如何學習和使用語言表達能力,是修行人應當極其重視的問題。

不同人言語所包含的意義和作用是有差異的,尤其是修行人或具有一定地位者,其作用更加強大。因而謹言慎行顯得格外重要。

儒家《禮記•緇衣》有曰:

「君子道人以,言而禁人以行。故言必慮其所終,而行必稽其所敝,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。」

這段話的意思:

「君子應當善用言語告訴他人,善用行動來引導他人,什麼事情可以做,什麼事情不可以做。所以說話時一定要顧忌到最終的結果,行動時一定考慮到後果,那麼民眾就會謹言慎行。

作為在紅塵中的修道者,需要不斷地向聖賢大德們學習,以期沿著聖賢教育的大道前行。

因為聖賢們所說所寫的,都是真實存在的事情。依照並且躬身踐行,不僅可以修煉自己,還能夠幫助他人。

大凡看書一定要看清楚弄明白,並且切實體驗在自己身上,這才算是真正的受益了。

 

《大學》最核心的功夫,就在於「格物致知」上。

看佛經一藏(梵語「藏」有包蘊意,故佛教謂一切教法為「一藏」;或指一部藏經)不如參悟《心經》一卷。

參悟《心經》一卷,不如解悟「觀自在」三字。

《道德經》五千言,其要訣全在「虛心實腹」四個字裡。

普通人的毛病,在於喜歡談論人的是非曲直。

學道者的問題,在於固執一已知見。

 

我們要學習真人養真子經常警醒自己:

「過去所學習的,是眾多知識和技能;近來所作所寫的,或是自誤自樂的詩詞歌賦、或是粉飾太平的辭藻文章。檢查起來,都是心上的疾病。

今天急切地要治好它。當默默地搜索尋覓產生此病的源頭,素位而行、涵養精神;世間是非,置之不理。

憨憨傻傻,混混沌沌。萬物無有,三際(過去、現在、未來)皆空;塵緣斷盡,神氣歸根。大道已經得了,沒有必要再尋高人。說到做到,言行一致。未來時日有限,千萬莫要隨波逐流。」

 

言語行為相互照應。聖人稱這樣的人為君子。

如果能說會道卻言行不一,聖人譏諷這種人為朽木、為糞土。

或者有人問:

那些讀書人,經常引用佛說佛語來充實自己的文章,這是為什麼呢

回答:

今天的讀書人,名利薰心,專門窮究虛幻華麗的文章來獲取名利地位。

即便偶爾有厭離塵世的學者出現,大都不細思詳考察「明德新民」為何物「知止能得」為何事往往違背儒家思想的精髓而盲目求仙求佛

殊不知儒家所說「聖人」,即是道釋二家所稱的仙佛呀!

彼此之間爭立門戶,各持己見,眾說紛紜,這樣下去終究是沒有盡頭呀!

白鬢老人說:

每每見到世間人讀聖賢書,就像在鬧市中跑馬,大段落還沒有分清楚、弄明白。怎麼能夠理解書中精髓呢又如何敢期望他領悟大道呢?

古人說:讀書千遍,其意方見。哎呀呀!一味怱怱忙忙地看書,雖然讀了用五輛牛車才能裝完的書,又有什麼用呢

             

覚明居士:

聖賢言教誨語諄,尊而奉行修己成;

倘能善慈兼天下,治國安邦助太平;

吾輩讀書須用意,如切如磋在持恆;

大學格物致知理,老子虛心實腹盈;

佛經浩瀚觀一藏,莫如心經把玩靈;

心經一卷言仍廣,觀得自在即菩提;

人病好言是非故,學道執己排異勤;

六根難淨塵緣染,費時無著實堪憐;

思量急去察覺照,萬物有無斷捨離;

多知多能過去是,近期吟唱賦詩文;

檢點無處不心病,今日急去理道循;

憨憨傻傻愚痴漢,人間是非笑靨迎;

三際皆空塵緣了,神氣歸根善養存;

言行一致滌心垢,退藏於密真修行。

覚明

arrow
arrow

    Rulai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